其他

查獲新毒品 恰特草偽裝茶葉

發佈日期:2017/2/8

2017-02-04 03:08聯合報 記者陳金松/台北報導



刑事局宣布查獲一百卅四公斤盛產於非洲衣索比亞的毒草「恰特草」;這種草內含二級毒品卡西酮成分,曬乾外觀酷似茶葉,食用會刺激中樞神經,極易成癮,又稱「巧茶」、「阿拉伯茶」,是國內首度查獲的新型態毒品。

涉嫌走私這批毒草的是六十歲何姓婦人與她廿八的鄭姓女兒,警方查出兩人以報關進口染色劑名義從大陸走私闖關,準備包裝成茶葉再運往澳洲,幕後疑有跨國販毒集團操控,已透過國際合作擴大追查。

刑事局說,「恰特草」學名(Catha edulis),有「東非罌粟」之稱,新鮮剛採時形似莧菜,曬乾則像茶葉,原產於衣索比亞,盛行在阿拉伯半島等地區;因內含興奮化學物質卡西酮(CATHINONE),是多國列管的毒草,大陸近年已查獲多起,但台灣罕見。

大陸海關緝私局日前通報我財政部關務署,指有一批恰特草從大陸過境走私至台灣,將轉運至澳洲;關務署上月廿四日會同刑事局先在機場成功攔截卅七包,隨後至台南市逮捕收件人何婦,搜出另被偽裝成茶葉的廿九包恰特草,總重一百卅四公斤。

鄭女前天從澳洲返台「投案」,她供稱是替紐西蘭籍前男友「跑腿」,接貨包裝成茶葉再轉寄澳洲,每公斤可獲酬勞五十元澳洲幣,並承認從去年十月迄今已獲取三千元澳洲幣,折台幣約七萬元。兩母女被依毒品罪嫌移送法辦後,各以廿萬元交保。

雖然國內並不時興「恰特草」,但乾燥的恰特草外形太像茶葉,民眾極難分辨,警方擔心成為新型態毒品,已通報加強查察。


 

來源:聯合新聞網

相關連結1:聯合新聞網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