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 李以諾碩士生、陳娟瑜合聘研究員
青少年期是嘗試及開始非法藥物使用的高峰階段,而這類藥物的使用則會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與社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尤其是越早開始的藥物使用,造成的負面影響越大。本研究從2013至2016年教育部藥物濫用學生個案輔導管理系統中,建立一個國中學生的非法藥物使用世代(即暴露組,n=1,605),並從一般人口群建立對照世代(即非暴露組,n=809,477)。
藉由連結社會福利、健康保險、輟學紀錄等資料庫,進行四年的追蹤,探討青少年社會人口背景及各系統介入之經驗與持續使用非法藥物的相關性。
研究結果發現,藥物使用世代中有近八成的曾使用愷他命;追蹤四年後,累積約有1/3以上會因再次使用非法藥物而被通報(通報端包含教育、警政、衛政等)。
在各系統服務介入經驗中,曾接受中輟輔導與非法藥物使用再通報風險增加有關,曾接受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治療則沒有顯著相關,而曾接受高風險家庭服務則會降低43%再次使用非法藥物的風險。此為陳娟瑜合聘研究員及其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現已被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刊登於2025年1月份的期刊。
圖一:追蹤四年間,國中學生再使用非法藥物的累積發生率及風險
青少年使用非法藥物的問題不僅涉及個人特質,如性別與精神共病,更深受家庭環境與學校狀況影響。國際研究顯示,家庭中若有人曾使用非法藥物,或青少年面臨學習不穩定情形,都可能提高其初次接觸非法藥物的風險。然而,台灣關於青少年再次使用非法藥物的影響因素,因受限於低盛行率(近1%)及議題敏感性,大樣本的實證分析及相關討論仍較為有限。本研究聚焦於台灣中時期青少年的跨系統服務需求,分析高風險家庭服務介入、學校輔導與醫療治療等因素,對青少年非法藥物再次(或持續)使用的影響。由於我國目前針對未成年藥物使用者的輔導策略主要由學校主導,因此本研究以教育部「藥物濫用學生個案輔導管理系統」為基礎,選取2013年至2016年間的國中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縱貫性分析。
透過串聯毒藥品防制議題資料庫,研究團隊取得青少年毒品相關通報紀錄、社會福利服務紀錄、中輟通報紀錄及其他社會人口背景資料,並結合健保資料庫,分析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相關就醫紀錄。本研究特別關注三項核心介入因素:高風險家庭服務(家庭層面)、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治療(個人健康層面)及中輟輔導措施(學校層面)。
本項研究結果發現非法藥物使用的國中生其家庭與社會背景普遍較一般族群青少年面臨更為劣勢的條件,如更高比例來自經濟弱勢家庭或有家戶成員曾涉及毒品相關行為。近九分之一曾接受高風險家庭(兒虐預防)服務,曾經輟學的比例更高達三分之一,這兩項數據也遠超過一般青少年族群。藥物使用以愷他命等三、四級毒品為主,但仍有17%使用安非他命。經過四年的追蹤,有35%的學生再被通報使用非法藥物。從圖1可見再通報風險在初次通報後的首年明顯下降,於第15個月後趨於穩定。透過存活分析,發現高風險家庭介入服務有顯著的保護效果,降低非法藥物使用風險達43%,曾經輟學的青少年非法藥物再通報的風險則提升46%。
本研究針對青少年非法藥物再使用風險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高風險家庭服務、中輟輔導及醫療介入對降低持續使用風險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研究團隊認為,現行的預防策略應著重於強化家庭功能與社會支持系統,而非僅限於個人行為的處置。為有效降低青少年陷入更嚴重的毒品問題,建議政府及相關機構推動早期介入、跨系統合作及實證導向的整合性服務,具體政策方向如下:
一、強化社會福利體系中的毒品預防介入
高風險家庭服務雖非專為毒品預防設計,但研究結果顯示,其對降低青少年非法藥物再使用風險具有顯著影響。考量到此族群多來自社會經濟弱勢或加提功能不佳的背景,建議在社會福利體系中納入未成年族群的毒品預防服務,包括:
- 提升家庭溝通技巧與親職教育,強化家庭功能與韌性。
- 在高風險(或脆弱)家庭提供毒品防制教育,提升家長對青少年藥物問題的認知與因應能力。
- 整合社會安全網資源,建立高風險家庭的長期支持機制。
二、學校端強化親師合作,落實跨部門輔導
學校是青少年毒品預防的第一線場域,過往研究顯示,校園介入方案若納入家長參與,將有助於提升預防效果。然而,研究也發現,非法藥物使用國中生多來自功能失調家庭,學校單獨推動防制工作恐難以發揮長遠成效。因此,建議學校端應:
- 建立親師合作機制,主動接觸高風險學生家庭,共同發展支持計畫。
- 針對中輟輔導學生,加強對其校外交友圈及非法藥物接觸風險的評估。結合社區資源提供個別化預防策略。
- 與社政、醫療單位合作,確保學生獲得適切的心理與行為支持服務。
三、深化跨系統合作,建構綜合性預防與輔導機制
本研究顯示,青少年藥物濫用並非單一因素所致,而是受家庭、學校及社會環境多重影響。因此,未來應強化教育、社政及醫療系統的跨領域合作,確保預防與輔導策略能夠有效銜接,並針對不同風險程度的青少年提供個別化的介入方案。
透過上述策略,政府與相關單位可望建立更具韌性的青少年毒品預防體系,降低高風險族群的非法藥物再使用率,並提供更全面的支持與輔導資源。
全文來源:
Lee, Y.-N., Hsieh, T.-W., Chen, A.-J., Tsay, J.-H., & Chen, C.-Y. (2025). Prospective association of interventions for at-risk families with illicit drug use among
young students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 135, 104653.